close

這是一部值的看的電影。在最後一幕,歌聲與琴聲揚起, 駱駝媽媽掉下眼淚的那一刻, 我的心早已深深被打動....


...「一旦駱駝流淚了,心病就好了。」

# 傳說:
為什麼駱駝的眼角總看起來像帶著淚?蒙古流傳著一種傳說:駱駝原本擁有一對上帝所賜予的角,但有一天鹿把它美麗的角借去了,卻沒有再回來。從此駱駝便天天凝視守望着遠方,期待鹿的早日歸來,這使它凝望的雙眸總看來迷濛,就像是抹了淚水一般。

#《駱駝駱駝不要哭》
這部電影,描述的是一家四代同堂的家庭,他們住在蒙古戈壁的草原上並養了許多駱駝。有一年駱駝生產的時候,一隻駱駝難產,勉強生出來的也是隻罕見的白駱駝。或許因為如此,母駱駝竟然不願餵奶給她的孩子,大家想盡各種辦法,最後只好請到蒙古的音樂家,用音樂來感動母駱駝...。






摘錄 Icecap的電影筆記

這部電影上映時,外面的宣傳是打著德國、義大利、外蒙三國合作拍成的電影,聽起來很了不得吧?不過事實上沒那麼大手筆,會這麼說的原因,是因為這部片的兩個導演其中有一位就是出生蒙古,後來到德國念電影,他的同學是義大利人,兩人默契十足,而且都很想拍一部跟蒙古有關的電影,他們的畢業作品就是這部《駱駝駱駝不要哭》。

  原本有意拍這部片的導演琵亞芭蘇倫戴娃只是想拍一部關於「馬頭琴」的紀錄片,碰巧在去蒙古的時候,遇上駱駝生產的季節,拍到了一隻母駱駝難產的全程實況。這隻母駱駝後來生下一隻小白駱駝,這部片就因此誕生了。

  在片中好不容易生下小駱駝的母駱駝,生完小孩後不願照顧餵奶,雖然那家人用盡辦法,也不能讓母駱駝回心轉意,靠著奶瓶餵養也無法讓小駱駝吃飽。小駱駝因為媽媽不願意接受他,只好坐在草原上哭。他們後來讓家中的兩個小孩騎著駱駝,到省城去請來一位馬頭琴師。馬頭琴在蒙古傳統的觀念中,有安定動物心情的作用,他們就讓母駱駝聽師傅拉琴,母駱駝聽到最後竟然哭了,這才接受了小駱駝。

  這部片並不是有趣的紀錄片,但是在裡面能夠看到很多傳統的蒙古人生活方式,像是用駱駝毛製作繩子,製馬奶與茶,餵小羊奶,連沙暴都有,那可不是好萊塢做的龍捲風特效。還有一個是蒙古人祭神,會把貢品堆在一堆石頭上,由喇嘛念經祈福,石頭上還會放一些黏土做成的駱駝和人,並會在石頭堆中間束一根竿子,我在想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「敖包」。我在歷史小說中看過敖包的介紹,敖包就是一堆堆起來的石頭,是蒙古旗與旗之間的界線,相當於國界碑,但敖包在蒙古人眼中比國界碑神聖許多,蒙古人把敖包當成神明的化身,對敖包是非常尊敬的。

  因為是紀錄片的性質,裡面的音效聽起來是沒有特別安排過,幾乎都是以原音呈現,也許還是有做過一些音效剪接吧。母駱駝和小駱駝表情豐富,在片末演員介紹時,這對母子還有出現呢。我還真的蠻喜歡這兩個「主角」,不用演就很真了。( 我不知小駱駝的性別 ) 若把駱駝當人來看,我會說他們是很棒的演員( 雖然他們並沒有用演的 ),不管是最初的離棄還是到最後的關愛,甚至是流出的淚水,都是非常真實的,因為那就是真的,也許從沒仔細觀察過動物表情的人,從這部片可以得到一點啟發。哺乳動物是有感情的,而且他們的感情會流露在臉上,你可以認出憤怒、討厭、乞求、哀怨、關愛與感動。這部片的精髓在於,它站在動物的立場敘述,表達出了「動物也和人類一樣渴望被愛」的意念,人類雖然在片中依然佔去大部分的時間與鏡頭,但卻不搶主角( 駱駝 )的地位。如果要我形容,我會說這是「烘雲托月」法。

  從片中也能盡覽外蒙風情。外蒙古真是另一種世外桃源,雖然沒有林木花叢,但是天色清明,大地浩瀚無垠,在那裡似乎永遠不用擔心「空間不夠」的問題,也可以說是一個化外之地吧。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ffeinepig 的頭像
    caffeinepig

    caffeinepig

    caffeinep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